十月底上塔羅牌工作坊時,姐妹Idja送了我跟小四各一罐的罐頭植物,我要了薰衣草,小四拿向日葵。
  我一直到這個月六號才開了罐頭,澆水。
  薰衣草發芽天數大概七至二十一天,我的卻在第五天就長小芽。

  有時候是這樣的吧。

  雖然每個人擁有的時間一樣,但是先天的氣質不同加上後天處在不同的生長環境與學習領域,種種的各種變項都會讓人的經歷與成熟度大相逕庭。
  
  今年的種種經歷讓我深深的體會:年紀與成熟度或其他許多一般人認為靠時間累積的人格特質並非成正比,有時甚至沒有相關性。
 
  能否保持著柔軟的心去體會這世界與你不同的人事物、打破自己意識的疆界、接納這世界並非只有誰眼裡所想、看、感受到的那種單一(並非單純),有許許多多的因素決定人的視界與格局。
 
-----

  對我而言,人生的圓滿與成功並非找到一個人願意給你承諾(能否遵守或保固期限就是另外一回事),我的人生也並非一定得有婚姻這個選項。我只知道過不好自己的生活、不與自己原生家庭和解、沒有親密的朋友,對我來說,也不算具備愛人的能力。如果我沒有愛人的能力,就算有個所謂的理想伴侶出現,我仍然無法付出,仍然無法真誠回應他,這不是人的問題,也絕非所謂對的人出現我就能愛上他這樣神奇的事情。

  愛是一種人格,而非因為誰才有的感受。

  有人在身邊也不代表我夠好到被人喜歡,有了伴侶(無論是否結婚或交往時間長短)也不代表誰就是正確、完美或良善的;交往或進展速度如何也並非命運決定,有時只是個人的習慣或時間感使然;我看了很多很多的謬論,發現其背後的用意與動機大多是要合理化自己的各種行為與情緒,是合理化,有時並非真實。

  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你愛誰是自己的事情,,怎能要求對方要好好的讓你愛?
  你喜歡誰也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要求對方要給你回應。不管對方要不要或能不能回應,都是對方的事情,與你無關。
  對於目前擁有著伴侶而認為人生圓滿、完美、自己毫無缺憾的人而言,也許無法理解許多不認為那是人生唯一選項且是終極目標的人的想法。所以我尊重,但不代表我認同且如同這些人一般強烈渴求有人相伴。

    
-----


  我把我的黑暗放在這裡、把自省刻印下來,看見、面對、同在,獲得力量後再繼續向前走。
  同個議題也許會重複多次的書寫,也許前後篇的情緒反差很大,但這不就是人多變又軟弱的樣貌?上一刻的喜悅也許下一刻就墜落,這秒的安穩也許下秒就崩塌,但這不就是真實而殘酷的人生?
  
  曾經,請朋友們說說他們認識的我,無論他們認識我多久、多深,許多人形容的我其實都只是一小部份。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是複雜又不單純的。人的心思也是如此,可以多工、同時思索或從事一件以上的事情,這是人的特質,是身為人的能力,也是恩賜。  
  
  對我而言,人沒有全善或全惡,不是非黑即白的單純。我十分相信人是善惡並存,只是在不同人面前展現了不同的樣貌。如同我,在個案面前溫柔親切;行政工作上理性又有原則;在親人面前成熟貼心又倔強;在不同朋友面前的狀態又因交情不同而以不同程度的自己去互動。

  但全部都是我,這些,全部都是。沒有人能說我只能溫柔可人而不能潑辣任性、也沒人能要求我只能用同一個特質去面對所有人,我相信每個心智健全的人也無法做到。
  是因為角色關係。我們身上總有許多角色,是員工、主管、子女、手足、情人、夫妻、朋友、同事...等等,更多的,我們會面對許多陌生人,舉個例來說,你總不會拿面對下屬或情人的那一面去面對陌生人吧?
  所以,誰都無法說自己是單純的,是只有一種面向或態度面對所有人的,如果有人如此,請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好好覺察自己與人的互動,真實的看見自己並活在當下。


-----


  是阿,我有時說話很無情,有時很貼近你的心,但我也不會永遠對單一個人無情或永遠貼近你的心情,我也是人,會有自己的情緒轉折,當我煩燥時就無法保持良好心情與態度去跟人互動,此時我通常會選擇自己沉澱,或是書寫、畫畫、出門散步拍照或煮些東西吃,想辦法先轉化一下自己的情緒。

  我慶幸我懂得自省,許多事情我都會思索是否是我曾有意或無意造就了那樣的情況?我是否該負責?
  但當我遇見沒有自省能力的人,我也只好更努力的覺察自己是否也有與對方類似的特質,那種一切都與我無關、不是我的錯的觀念?
  但還好,我會坦白對自己承認我的確偶爾也會覺得想逃避、否認,哈哈。我也不否認我會有惡念、心機,而我認為每個人都會有,只是要不要或怎麼運用而已。


-----

  前陣子跟大學學妹--子恩吃飯,因著一件新聞事件,我們開始討論該新聞中的女主角(還是大學母校的學生,系別我不清楚)堅持要扛起持有毒品、槍械的責任,而要男友別回到住處自投羅網的事件。
  一開始我也認為這女學生傻,為什麼要這樣賠上自己的未來與青春?
  我跟子恩討論了幾個可能性,到了最後,我說:只是一個短短的新聞,我們就可以討論這麼多事件版本,難怪人家會說我們社工很有聯想力又心機重想太多。
  子恩說:不這樣要怎麼做個案?我們一定要比個案多想好幾步啊。

  是阿,我們在乎的是每個事件對個案生命的意義與轉折,想透過多了解人性來為個案可能的反應做預想。我們面對的都是脆弱與在各個角落掙扎求生的人,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是,而我們非得了解人性的脆弱與反應機轉,才能讓協助這些人的我們不對人性失望,不因此專業耗竭。
  所謂的心理學理論都有其學派著重的部份,哪個學派的理論基礎如何,對於個案的差異有否更全面與前瞻性的關照?這也是每個社工系學生絕對會被問的,你會採用哪個學派理論在個案工作上?為什麼?
  而我,每次總說自己要走綜融社工,其實只是背不起那些理論,也不太想只單一的使用一種理論,因為目前的確沒有一個學派的理論足以讓工作者運用在每一個個案身上。

  知識是一種力量,信仰也是。我只知道如果有個工作可以讓我安安穩穩不需要廝殺爭利,也不需要勾心鬥角或找好主管選邊站,那也只有社工這工作了,薪水雖少,但至少很適合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